天津大学物理学系

  天津大学物理系的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北洋大学物理系,1946年至1952年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物理系历经六年,招收了六届学生。在此期间,张国藩、胡刚复、周世勋、陈仁烈、王治梁和张礼等知名物理学家都曾在此执教。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天津大学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物理系,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组建了由26人组成的物理教研室,负责全校各专业的普通物理的教学工作。1959年底复建了应用物理专业,设置在数学物理系。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于1977年开始招收“物理师资班”,1979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1983年天津大学重新组建了物理系,随后于1994年更名为应用物理学系。天津大学是文革后全国工科院校首批试办应用物理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

  物理系1979年招收第一届应用物理的硕士研究生,1981设立了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硕士点,之后物理系成立了一些科研组:晶体物理、薄膜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光学,加快了学科建设。1986年设立了光学硕士点,之后又设立了理论物理硕士点,取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990年设立材料物理硕士点,1993年建立材料物理博士点,2003年建立生物物理博士点,2020年新增物理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现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物理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量子交叉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物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目前,物理系在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物理专业收硕士生,在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物理专业招收博士生。20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系师生员工的努力下,物理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已成为物理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创建多项具有特色的理论与实验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来物理系实验室参观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物理系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4人。物理系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柏宁顿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等奖项。本专业与中科院物理所建立联合培养“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结合天津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物理所雄厚的科研实力,探索高层次物理人才的新培养模式。长期以来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本专业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采用交流生、交换生等模式加强本科生的国际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物理系全体师生正在为把天津大学物理系建成国内一流的物理系而努力工作。

物理系概况

  天津大学物理系的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北洋大学物理系,1946年至1952年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物理系历经六年,招收了六届学生。在此期间,张国藩、胡刚复、周世勋、陈仁烈、王治梁和张礼等知名物理学家都曾在此执教。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天津大学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物理系,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成立了物理教研室,负责全校各专业的普通物理的教学工作。1959年底复建了应用物理专业,设置在数学物理系。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于1977年开始招收“物理师资班”,1979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1983年天津大学重新组建了物理系,随后于1994年更名为应用物理学系。天津大学是恢复高考后全国工科院校首批试办应用物理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

        物理系1979年招收第一届应用物理硕士研究生,1981设立了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硕士点,之后物理系成立了一些科研组:晶体物理、薄膜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光学,加快了学科建设。1986年设立了光学硕士点,之后又设立了理论物理硕士点,取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990年设立材料物理硕士点,1993年建立材料物理博士点,2003年建立生物物理博士点,2020年新增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物理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量子交叉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物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目前,物理系在物理学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物理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在物理学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物理两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物理学一级学科的主要专业方向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20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系师生员工的齐心努力下,物理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已成为物理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创建多项具有特色的理论与实验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来物理系实验室参观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物理系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4人。物理系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柏宁顿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等奖项。2020年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获批教育部“强基计划”,近年来,本专业分别与中科院物理所和高能所建立联合培养“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 “钱三强物理学英才班”,结合天津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物理所雄厚的科研实力,探索高层次物理人才的新培养模式。长期以来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本专业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采用交流生、交换生等模式加强本科生的国际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物理系全体师生正在为把天津大学物理系建成国内一流的物理系而努力奋斗。

  

本系物理教学

物理系现下设一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是属于物理学类的宽口径专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特色是理工结合,以理为主,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借助天津大学雄厚的工科平台,培养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在材料、信息科学等工程领域创造性的应用能力,成为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北洋大学物理系,张国藩、胡刚复、周世勋、陈仁烈、王治梁和张礼等物理学家都曾在此执教,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

  本专业与中科院物理所建立联合培养“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结合天津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物理所雄厚的科研实力,探索高层次物理人才的新培养模式。长期以来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本专业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采用交流生、交换生等模式加强本科生的国际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本专业的毕业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能力和极强的后劲。毕业生可进入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企业和高科技公司进行研发或管理工作,也可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多名毕业生成为中科院院士、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教授、国家级人才、企业家等。近几年,被推荐免试及考取研究生(含国外知名高校)的比例在50%以上。

组织机构

物理系行政人员:

系主任:李志青   教授              负责物理系的全面工作

副主任:刘卫芳   教授              负责大学物理相关的工作及财务工作

              王子武    教授             负责研究生和科研相关的工作

              兰    金   副教授          负责科研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工作

              刘云朋    副教授         负责应用物理专业相关的工作        

物理系办公室秘书: 赵云红  工程师            负责办公室事务


物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

中心主任:李志青   教授

   副主任:冯列峰    副教授

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始建于1952年,曾隶属于普通物理教研室,主要负责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1982年《物理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室分设成两个独立的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和“近代物理实验室”。2000年两室合并,成立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2012年获批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4年来,通过“211工程”项目、世界银行贷款、“985工程”项目、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以及学校资金的支持,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拥有固定设备总资产达1185万元,实验室面积达8000余平米。实验中心开设9门课程,可开设各类普通物理实验60余项、近代物理实验近30项,物理演示实验90多项,还筹建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具有29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每年接纳44个专业、共计约3400余学生实验,每年完成学生实验人时数超过18万。

       目前实验中心教学团队由52名专职、兼职和教辅人员组成,人员中55以上10%,45-54年龄段13%,35-44年龄段50%,35岁以下27%。其中博士学位77%,硕士学位19%,本科4%。教授19%,副教授25%,讲师35%,工程师17%,助理工程师4%。具有国外学位或者留学经历的19名。具有人员类型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国际化水平高、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的特点。

       中心建设期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针对实验中心的特点和基础性制定了重基础、重基本训练、强调创新和应用的建设目标。明确了“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定位方针,强化了“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近年来持续的投入和建设,教学方面逐步建立起了“三阶段、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三阶段”指在两个学期内整合《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验教学环节;“四层次”指坚持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从基础、设计、综合、创新四个层次逐步培养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上,中心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仪器的改进以及新型实验的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多媒体教学资料、选课系统、微信平台以及虚拟仿真系统进行了整和,通过实验中心全方位的网络接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最大程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传递与利用。

       实验中心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实践育人、科技创新’理念,依托物理系及相关交叉学科平台,努力把实验中心建设成为本科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全面科学素养培训基地,并逐步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服务社会的示范性平台。 

更多信息请访问物理实验中心网页

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于1956年由李金锷先生创建,2004年被认定为“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白海力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由9名专家组成,厦门大学彭栋梁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的方针,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研究方向

        实验室结合国际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前沿基础热点问题以及国家和天津市科技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力、热、电、光、磁等领域的低维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的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解决材料前沿应用领域内的基础性物理问题。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 低维功能材料设计;2) 低维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3) 零维均匀微(纳)粉末材料;4) 介观体系的电输运特性;5) 低维功能材料的离子束辐照效应;6) 低维半导体材料的能源光子学。


科研成果

        实验室开发的对向靶原理的薄膜材料制备专利技术已被国内多所院校及实验室使用;另外,均匀颗粒成型专利技术在电子电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重点实验室在自旋电子学薄膜材料与物性、人工多铁异质结磁电耦合效应研究、合金颗粒的制备、性能以及快速凝固理论和形核机理研究、新型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材料离子束辐照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智能节能薄膜与器件、材料计算与设计理论研究等方向开展了研究工作。其中,半金属四氧化三铁材料和均匀颗粒成型两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评价与引用。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实验室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验室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有5位从重点实验室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实验室通过北洋学者-海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引入了国内外知名青年学者,形成了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人才培养与科研队伍。

 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

        实验室注重社会服务,开放实验室设备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技术、制备及测量服务。实验室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定期主办天津市真空学会学术会议,参与物理学年会、磁学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活跃,除与有来自美、英、日、西班牙、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者之间的相互学术交流外,还有多名海外学者在本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使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和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 

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条件也日趋完善,建立了超净间,配置有光刻、激光刻蚀等设备。样品制备装置有多靶磁控溅射、对向靶磁控溅射仪、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和均匀颗粒成型系统等。物理性质测量设备有原子力显微镜(AFM)、表面形貌测量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物理性质测量系统(PPMS)、磁学性质测量系统(MPMS)和电输运特性测量系统等。



量子交叉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量子交叉研究中心于2017年11月24日正式揭牌成立。中心的研究方向涵盖量子场论、引力理论、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等前沿学科,并特别鼓励这些研究方向的交叉与融合。目前,中心固定研究职位人员已超过20名,包括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资深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含海外)、特聘研究员、以及北洋教师新体系特聘教授和特聘副教授。中心未来将发展到超过40名优秀研究人员的规模,分布大致为15-20名成员在量子场论和高能物理方向,20-25名成员在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方向。当拥有这样的40名精锐队伍后,将力争在国内物理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使部分特色方向达到前列水平(比如引力研究、黑洞热力学、量子测量和量子控制、超导和拓扑凝聚态物理等)。 

详情请见:http://cjqs.tju.edu.cn/ 

生物信息中心

Tianjin University BioInformatics Centre (TUBIC) . Currently, TUBIC is one of the key websites for life scien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This Bioinformatics center offers a number of services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softwares developed at TUBIC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These softwares include those for gene-finding in the yeast genome ZCURVE_Y, ab initio gene-recognition ZCURVE_B and replication origin prediction Ori-Finder and Ori-Finder 2 in bacterial and archaeal genomes, gene-identification for virus genomes, and especially for coronavirus genomes. Additionally, TUBIC also hosts four databases: the Z-curve databaseZcurve_DB, displaying the Z-curves for more than 1000 genomes, the Database of Essential Genes (DEG) for microbial genomes, the database of replication origins in bacterial genomes (DoriC), and the database listing potential G-quadruplex regulated genes Greglist. Now TUBIC serves as one of the windows to display the achievements of Bioinformatics research in China. TUBIC.ORG is the mirror site of TUBIC.

http://tubic.tju.edu.cn/


常用链接 天津大学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网 SmartMat

地址: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2教学楼B区 | 邮编:300350Designed by 2014级物理系本科生蒋啸寒
Copyright © 2024 天津大学物理学系.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ed by 2014级物理系本科生蒋啸寒

扫码关注